一次在医院等候就医,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对父子。两个人各拿着一部手机,没任何的交流,都只专注于自己手机里的世界。等轮到他们就医的时候,孩子仍在手游里厮杀,爸爸也按着手机,对于医生的问话是一问三不知。我能感觉到大夫心中那深深的无奈,一个4、5年级的孩子,只在乎游戏,好像一点与人交往的能力都没,而爸爸又只顾自己。两人外出诊,又都拿着手机按了起来。
孩子的心中不渴望与人的交往吗?依据北京的未成年人近况调查显示:
20.8%的孩子存在中等程度的孤独;
22.5%的孩子表示“我没知心朋友”;
45.6%的孩子相信“多数人是不可信赖的”;
36.1%的孩子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。
这类数据均在显示,孩子的内心也是渴望与人交往的。
我有次在动车上旁边的坐的是一对母子,孩子开启十万个为何模式的时候,母亲非常不耐烦递给孩子iPid,孩子轻车熟路地打开游戏玩了起来,顿时就安静了。我看到了一个不会交往的孩子和一个被孩子控制的母亲。
而一次在公交车上遇见类似的状况,那位妈妈则是微笑的看着孩子说:“母亲也不了解,你可以尝试问问旁边的这位哥哥。”孩子明显非常拘谨,在妈妈持续的鼓励下,终于开口了。旁边的小哥哥也早就做好了回答的筹备,就如此孩子就和一个陌生人打造起了关系。
这样来看,与人的交往对于孩子来讲是一件美妙的体验。